参加“为学杯”创新作文大赛花絮
校长:乌 兰
我们连续参加了三年“为学杯”现场作文大赛暨颁奖夏令营,开了眼界,长了见识,最大的收获是那里的老师和工作人员的亲切和真爱,让我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我采撷几朵感受的花絮留作纪念。
孔老师和他的团队
孔老师高大魁梧的身材,英俊帅气的脸庞,文质彬彬的举止,尤其是他那敞开心扉的大爱,让我觉得他是那么值得信赖。夏令营期间总是看到他奔忙的身影,安全有序的组织着全国各地的参赛学生在祖国的心脏无忧无虑地游玩,饱览着首都的厚重历史和文化,同学们开心快乐的背后孔老师和他的团队付出了全身心的努力。
孔老师和他的团队被浓缩成了“孔老师”,“孔老师”是支持“为学杯”作文大赛的各级领导、著名作家、特级教师、资深编辑所扶植的一个品牌形象;是众多教师爱岗敬业、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一种文化符号;是全国广大中小学生心目中优秀作文教师的精神代言;他代表着一个学生作文赛事的团队,一个作文教学研究的课题组。我和同学们连续三年在这个集体里学到了很多,专家讲团精彩的讲座,打开了师生探望世界的一扇窗;清华神厨的立志报告令学子们热血沸腾,激发了学生为理想而奋斗的勇气;规范的现场作文大赛和后续的专家函授辅导,为学生提供了高层次的服务。我们地处偏远的内蒙古,经济文化无法与祖国首都相提并论,是“孔老师”及时的把最好的教学参考书邮寄到我手中,我手捧一本本书感动溢于心间,这些书承载着“孔老师”对祖国下一代的关怀,他们是在间接实现着带领每一位学生走上作文成功之路的理想,这难道不是大爱无声吗?
马老师和马老师
第一个是马海红老师,马老师亲切和善,温文尔雅,工作热情细心。在本届“为学杯”大赛中负责接待我校,从组织预赛开始,她温馨的提示就包围了我,到营地后事无巨细都一一安排妥当,入住营地那天,两个女生宿舍,被分到走廊的东西两端,我奔波在两个宿舍间安顿学生,还没等我反应过来,马老师却看在眼里放下手里的其它工作,给我安排调整宿舍,这个细节一直温暖着我。我最喜欢听到她说的一句话是:“您辛苦了!”不知为什么这句客套话,经过她的温柔体贴地道出,我感到的是真诚的理解,感到那么温暖和知心。在她的关照下夏令营期间丝毫没有身处异地他乡的无助,对晕车中暑的孩子,她和我一样心疼,不断地询问和找医生,直到孩子痛苦的表情消失。正所谓相见何必曾相识,我和马老师已经有了老朋友的感觉,她的身上洋溢的是“孔老师”的“让我们努力吧,以尽义务的情感完成在这片土地上的使命。”的精神。
第二个是马晓娜老师,马老师在财务工作,事情很多,也负责各参赛校车票预订。寒暑假进出京城对乌兰浩特的旅客来说一票难求已不是新闻,何况我们一买就是二十来张票,为了不给大赛的老师增加负担,我请家长帮忙托了内部工作人员在家乡直接购买返程票,我们一大早去窗口排票,家长说:“只要有票就卖给我们。”最终没有抢到一张票。无奈之下只好求助马老师,因为事先马老师告诉我返程票必须提前十天订,我在家买票也是提前十天,没买到票再找马老师时已经耽误了时间,买票成了我俩悬心的事情,马老师每天为了我的票,通过各种渠道,挖门撬洞的托关系,最后等到一句话:等待。一晃夏令营结束了,按计划下午3点就要返程了,可还有8张票没有拿到,我真是急得火上房,此时马老师已经使出杀手锏早上5点就去票房蹲守退票,正一筹莫展之际,我家先生托人在住京办事处订到了八张票,此时已是上午9点,马老师怕我不熟悉地形,耽误时间,不顾奔波劳累替我取回了票,我们一行十六人顺利返程。这期间马老师为了我的车票急得满嘴起大泡,嗓子也哑了,我都没来得及说声谢谢就踏上了返程的火车。现在想起来,还有些过意不去。
大学生志愿者
在“孔老师”的精神感召下,一批优秀的大学生志愿者加入了我们的夏令营活动。秦学硕和苏阳分到了我们队,他们风趣的语言,丰富的知识缩短了和同学们的距离,很快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记得那天,陈淼同学晕车吐得厉害,懂事的孩子怕我们担心,脸上带着笑容,不断的把脸埋在塑料袋里吐,秦学硕大哥哥想减轻孩子的痛苦,开玩笑说:“你想当蒙面大盗吗?”陈淼也想和哥哥开玩笑,就慢慢离开了塑料袋,愉快地说笑着,忘记了吐。
站在后面穿红衣服的是志愿者秦学硕哥哥
还有一天,李航同学喝水突然呛了一下,一口水毫不浪费地喷到了苏阳哥哥身上,李航吓得无处藏身,苏阳哥哥却风趣地说:“小家伙,我会记住你的!”大家一阵大笑,李航不在尴尬,也喜欢上了哥哥。在清华园、北大校园还有首都博物馆等所到之处,同学们不停地提出各种问题,两个哥哥都耐心地解答,同学们被他们的才华所折服,像个跟屁虫围着他们转。

志愿者大男孩就是苏阳哥哥
夏令营闭营仪式结束,同学们恋恋不舍地围着两个大哥哥,哭了个稀里哗啦,两个大小伙子也被感动得直抹眼泪。他们是被真情打动。
我把“孔老师”这个集体当成了我的助力器,在他们无私的帮助下,我和我的学生会扬帆远航。

乌兰老师与大赛组委会北师大教授张兴老师合影

乌兰老师与大赛组委会吴伟教授合影

乌兰老师与大赛组委会清华附小师玫老师合影

大赛组委会专家为乌兰老师颁发“读写教学实验学校”奖牌和证书
(左起:孔 涛、吴 伟、刘志超、汪国真、乌 兰、张 兴、谈 蓍)
整理:“为学杯”全国创新作文大赛组委会